编者按:建设教育强国,书写陇原答卷。近年来,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,深化教育综合改革,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,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、爱国奉献、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。为充分展示办学成效,全面展示育人亮点,进一步提振精神、凝心聚力,圆满完成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迎评工作,实现“以评促建,以评促改,以评促管,以评促强”,加快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,奋力书写教育强省“河院答卷”。学校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专栏。
文学院:文以载道明大德 以文润心育新人
文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着眼学生成长成才,扎实抓好教育教学,不断推进“三全育人”,注重以文化人,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在人才培养、文化传承、学术研究、社会服务等方面支撑作用,在河西方言研究、敦煌文献研究、河西简牍研究、河西文献与古代文学研究等领域,特色鲜明,成果丰硕,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
一是党建引领,书写育人新篇章
学院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,严格落实领导班子“一岗双责”,推进党支部标准化、规范化建设,优化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设置,打造“一支部一品牌”活动,在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中,践行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使命。教工党支部先后获校级“样板党支部”、张掖市“五星级标准化党支部”;2024年,教工党支部获批第三批新时代甘肃省高等院校党建“样板党支部”。
二是思政融入,肩负育人新使命
学院把“课程思政”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持续推进,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,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研究课题,拓宽立德树人的领域,实现全方位育人。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,近三年有13门课程获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,1个项目获批省教育厅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,1项获校级课程思政建设成果。
三是以生为本,教育教学取得新成效
学院以师范专业认证、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,以OBE理念为指导,立足“新文科”要求,对标一流课程建设要求,围绕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提升这一中心,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,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,根据毕业要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、课程目标、课程内容、教学方式、考核方式,根据不同课程特点开展教学模式创新,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。近三年来完成各类教学项目14项,其中省级7项;建成一流本科课程9门,其中省级4门;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获奖25项。
聚焦学生专业成长,构建通识、专业一体推进的实践教学体系,以思政实践、社会实践、就业创业等通识教育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,以教育见习、实习、研习、毕业论文、师范技能训练、专业实践课程等环节强化师范技能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,涌现出了一批以董宏亮、柴秀云为代表的优秀毕业生。
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,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、学术竞赛、实践活动,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,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。近三年,学院本科生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、省级3项,申报立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8项;在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、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中获省级及以上奖励13项;学生在各级各类文学或学术期刊发表文章100多篇。
四是平台依托,产出特色新成果
学院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、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的科研理念,践行学校“做足河西文章,产出特色成果,建强丝路名校”的发展目标,积极申报与河西走廊地域文化、文学、语言文字资源相关的科研平台,依托平台组建科研团队,凝练科研项目,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,在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同时,也突出了专业特色,增强了专业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能力。
学院目前建有1个甘肃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“河西走廊民俗民族研究中心”,有贾植芳研究中心、中国非虚构写作与研究中心、河西文献与文学研究中心等8个校级科研平台。近5年,各科研平台不断挖掘河西历史文化资源,在五凉文学、边塞诗学、河西民间说唱文学、西部少数民族文学、河西简牍、魏晋墓葬文献、敦煌文献语言文字、敦煌艺术美学研究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,产出了一批标志性成果。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8部;发表学术论文110多篇,其中CSSCI来源刊论文13篇;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4项,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,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项,国家民委项目2项,国家语委项目1项,省社科规划项目7项,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项目3项;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6项,其中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,全国社会科学博士后优秀成果奖1项,甘肃省文艺评论奖1项,甘肃民间文艺百合花奖1项。2024年5月由西北师范大学赵逵夫教授主编、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的《甘肃历代诗歌选注》丛书全部12卷首发式在兰州举行,我院教师完成了武威金昌卷、张掖卷、酒泉嘉峪关三卷的编撰任务,为推进河西古代文学研究、深入挖掘河西走廊的地方文化遗产、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学院秉持开放办学理念,以复旦大学对口支援、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为契机,与西北师范大学、复旦大学、西南大学、山东师范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开展广泛的合作交流。承办的“贾植芳讲堂”开展36讲,多名知名学者来校讲学。2023年承办了“贾植芳讲堂系列讲座暨‘跨界与融合——新文科建设学术研讨会,2024年10月,“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”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—大红鹰dhy2288文学院工作坊顺利启动,双方就学科专业建设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、前沿学术创新、研究生教育等展开深入交流。
五是审美教育,探索美育新路径
整合美学、影视文学、非虚构写作等课程,通过讲授书法美学鉴赏、朗诵艺术、跨艺术比较等专题内容,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美育课程群;积极开展主题文学现场创作、文学讲座与交流、网络平台非虚构创作作品发表、经典话剧与原创话剧展演、中华经典美文诵读大赛等多样化文化活动,实现了美育课程群与学生社团的有机衔接,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人文情怀,提升学生综合素质,打造校园文化创意品牌。学生出版《野蛮生长》《跌落人间》等作品集,胡杨话剧社先后展演《夏洛特烦恼》《我爱桃花》《活着》《乌龙山伯爵》等改编剧目。其中,《夏洛特烦恼》《贾植芳》 等部分剧作获省委宣传部、省教育厅、省文化厅、省文联与剧协以及大学生艺术节戏剧展演等相关奖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