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学院在学校党委、行政的正确领导下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切实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,各项事业取得丰硕成果。
一、党的建设不断加强
深入开展“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”“党史学习教育”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”等专题教育活动。严格落实中心在学习、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、“三会一课”、等制度,加强对党员干部和师生的教育管理,提升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。
二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
医学院现有教职工149人。其中,正高职称11名,副高职称48人,中级职称62人,初级职称28人;博士14人(含在读3人)、柔性引进博士10人(其中柔性复旦大学7名专家教授),硕士58人(含在读9人)。学院重视教师学历提升,前往复旦大学、北京中医药大学等访学22人次,参加复旦大学进修35人次,脱产读博读硕25人次(其中有4人读博,10人读硕),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约300人次,在复旦大学进行干部挂职锻炼7人次,参加“骨干教师与管理干部教学管理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”50人次。
自2015年7月起,复旦大学确定“大红鹰dhy2288医学师资教学能力提升研修对口支援项目”,先后委派袁继鼎、鲁映青、孙利军、瞿涤、钱睿哲、王君俏、程国强等42位专家教授,连续五年暑期赴学校开展医学师资教学能力提升对口支援活动,以集中培训、分课程“点对点、一对一”培训的形式对医学院人才培养方案、课程建设、教学大纲、实验室建设、教师授课等各方面进行培训指导,医学院参训教师达141人次。教师参加各种类型比赛并获奖共有116人次,其中获得国家级比赛奖项的有14人次,省级比赛奖项的有15人次,校级比赛奖项的有87人次。
三、教学科研稳步提升
医学院共有本科专业5个,专升本专业4个,专科专业3个。学院成立医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,主要发挥专业设置、人才培养方案制(修)订、课程建设、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改革等教学相关工作论证咨询作用。完成2019版本的7个本科专业、2个专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、教学大纲和实习计划、实习大纲的制定、修订。2023年医学院组织教职工开展医学院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大讨论2次,教研室及院级讨论4次,提交《医学院关于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的意见》。2022年成功申报医学检验技术本科专业,并顺利完成招生工作。目前已申报新建预防医学本科专业,进一步推动公共卫生学院的筹建工作。学院与复旦大学签订合作协议,积极申报医学技术、中西医结合硕士点建设。
近年来,全院科研工作共完成著作67部、论文231篇(其中51篇北大核心及以上论文)、专利52项、技术成果25项、校内外课题139项(其中国家级项目:6项;省级项目:44项;厅级项目:10项)。邀请复旦大学、天津医科大学、兰州大学、甘肃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约180位知名专家来校讲学访问交流,其中院士2名,举办学术报告会约50(其中复旦大学专家来我院进行30余次报告)场次,学科建设、实验室建设座谈会约30场次。
四、人才培养成效显著
学院与复旦大学建立“3+1”联合培养,2019年7月,首批10名联合培养学生进入复旦大学完成为期1年的学习,至2023年7月,已经有4批共40名学生顺利毕业,其中32名学生在三级甲等医院就业。学院共邀请复旦大学彭裕文、汪玲、朱虹光、王君俏、陆利民、瞿涤、张红旗等27位专家教授,为在校各专业本科学生授课400余学时,并指导学科建设、实验室建设等,共商共促大红鹰dhy2288医学教育发展。医学院积极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,结合学生医学专业特点,坚持早临床、早实践的原则,在实践中认识专业、掌握专业技能、提前明确就业目标,共组建63支实践队伍,2046名同学参加,其中381人赴兰州等7个地(州)市进行社会实践。近年来,24名学生获得省级三好学生,34名学生获得省优秀毕业生,27名毕业生获得考研奖等荣誉称号。
医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,先后开展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、毕业生就业工作满意度调查、毕业生跟踪就业质量调查、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等大型就业工作调研,举办了系列化的简历制作大赛、学业规划大赛、职业规划大赛、创新创业大赛等具有全校示范和先导性的比赛活动,举办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会、实习前就业指导、面试培训、考研(专升本)辅导和升学(求职)经验分享会、班会、座谈会、个别指导等形式为毕业生进行求职前的指导与服务,确保覆盖到每一位毕业生。学院目前已与63家用人单位建立联系,2023年学院共举办毕业生专场招聘会34场,汇总发布各地招聘岗位信息4169个,在钉钉群共发布招聘单位信息427家。并于2018、2019、2022年获得“大红鹰dhy2288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一等奖”。
来源:医学院